首页

中国女王论坛

时间:2025-05-23 20:07:01 作者:一帖“乌梅汤”的启示:中医古方为何能“常推常新”? 浏览量:97076

  中新社上海3月9日电 (记者 王笈)百老汇沉浸式音乐剧《娜塔莎、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》全新制作版,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留下绚烂“彗尾”;“2024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”于上海文化广场启幕,《山海经》等“国风”佳作成为舞台上的靓丽风景……连日来,上海演艺市场“繁星”涌现、话题不断。从“舶来品”到朝阳产业,音乐剧正在此“向阳生长”。

  2002年,上海大剧院首度引进原版音乐剧《悲惨世界》大获成功,被视为西方原版音乐剧“敲开”上海演艺大门的“破冰之作”。在此之后,《猫》《剧院魅影》等诸多海外名剧纷纷进入中国市场,吸引着国内观众走进剧场、感知音乐剧文化。2011年,上海文化广场重建开业,扛起音乐剧演出的“大旗”,法国、德国、西班牙、俄罗斯等非英语国家的经典剧目来此热演,培育起一批小语种音乐剧粉丝。

  “20多年前,我还是(上海大剧院引进的原版音乐剧)《悲惨世界》的剧本翻译,这个剧影响了我的职业方向和人生规划。”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、“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”发起人费元洪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,近20年来,中国音乐剧产业在原版引进、中文版改编、华语原创3条“赛道”上同时发力,当下的中国音乐剧市场是一种最“世界兼容”的状态。

 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,上海曾被称为“东方巴黎”,是中国交响乐起步的“原点”,亦是爵士乐传入中国后盛极一时之地。近几年,上海出台“文创50条”等政策,全力打造“亚洲演艺之都”,为发展音乐剧提供有利环境。

  在费元洪看来,音乐剧在上海“向阳生长”,一是由于上海人比较“洋气”,对西方音乐、西方戏剧的接受度较高;二是因为上海较早就开始引进西方音乐剧,对市场的培育从未间断。“剧场、演出越来越多,店多成市;创作者、演员等音乐剧人才纷纷向上海聚集,人多成势。”

  他还观察到一些有趣现象。比如沪上小剧场的“复购率”很高,一些演艺新空间的沉浸式、体验类音乐剧引起观众追捧、“多刷”成风;“字幕”堪称国内观众的看剧“标配”,即便在中文场次也会时不时扫一眼字幕。“英文等表音文字的语音识别度较高,而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,中国人习惯对文本‘一目十行’。”

  另一个特点是中国音乐剧产业在发展初期就与互联网“狭路相逢”,使其成长之路更具挑战性。在“时间的战场”上,互联网占据了人们大量的碎片化时间,而除了音乐剧,国内还有许多娱乐方式可供人们选择。

  “对于观众来说,走进剧场看音乐剧的成本较高。因此,提供高品质、有性价比的精品剧目,是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必然选择。”费元洪希望中国音乐剧可以走得更稳一些,发展之余也需“沉淀”,沉淀之后才能更好“出发”。(完) 【编辑:卢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今明天北京晴晒为主最高气温34℃ 傍晚山区需防雷阵雨

正在接受培训的圈养大熊猫的幼仔,最近就跟着妈妈一起解锁了新技能。闸门一开,“田田”母子一前一后灵敏地爬上陡坡,开始“考察”新环境。不一会儿,它们就钻进了丛林中。未来一年多,幼仔将由妈妈带领,继续学习空间识别、天敌识别、觅食、寻找水源、躲避危险等生存技能。

教育部:全面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

知识无界,他们跨界。越来越多的老师跳出高校的围墙,化身“顶流”。点评文人骚客、教学基础乐理、讲解硬核数学、培植科研素养……老师们纷纷跨次元“破圈”,一些只有通过校内讲课才能获取到的知识,如今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众眼前。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,“另辟蹊径”传道授业,用知识开辟了透明、包容而清朗的空间,收获“桃李满天下”。

习近平将举行仪式欢迎塞拉利昂总统比奥访华

诚如这一批批外贸人“拼”未来的身影,宁波把握大趋势、下好“先手棋”,出台了春节期间“抢夺订单不停步”工作方案,加大组织外贸企业出境参展力度,主动对接国际知名展会公司,为宁波企业争取更多的优质境外展会资源,抢占国际市场先机。1月至2月,宁波全市进出口、出口预计增长15%以上。

30声枪响,多人受伤 美国费城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

4月12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,日本总务省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0月1日,不计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,日本人口总数约为1.21亿,较上年减少83.7万,创最大跌幅。

读懂新时代的中国,是世界重要的“必答题”

外交部驻港公署表示,大赛在香港引发积极反响,共收到投稿作品近100份。香港各界人士积极参与,包括学生、教师、医护人员、在港居住的外籍人士等。获奖作品内容丰富,涵盖经济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各领域,体现了“一国两制”下香港的非凡成就,引发网上网下强烈共鸣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